文/杨剑勇实盘配资网站排名
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驱动工业机器人部署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对自动化技术需求不断增加。由此,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且连续10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根据MIR睿工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约7.7万台,同比增长11.6%。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为51.4%,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着有利位置。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经过近两年的库存消化期后,2025年一季度市场呈现阶段性回暖。由于工业机器人市场呈双位数增长态势,汇川技术与埃斯顿等厂商业绩增长也得到恢复。
汇川技术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自动化基本盘表现稳健
2025年第一季度,汇川技术营收89.78亿元,同比增长38.28%,净利润为13.22亿元,同比增长63%。
谈到工业自动化,相信不少人会想到汇川技术,这家成立22年的公司,如今则是国内工控巨头之一,市值1800亿。在业界更有工控界“小华为”之称,打破了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垄断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汇川技术业务板块主要为通用自动化(含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尽管业务增长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快速发展,但通用自动化业务作为基本盘,表现仍旧稳固,使得营收与净利润呈现高增长态势。
在通用自动化业务板块中,工业机器人是汇川技术重要的战略产品之一,因持续放量,年出货量超2万台,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8.8%,位居第三名(排名第一、二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发那科10.9%;埃斯顿9.6%),其中SCARA机器人产品销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 27.3%,位居第一名。
在2016年,汇川技术全面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短短数年时间,Scara机器人做到中国市场第一,整体工业机器人进入前三。工业机器人表现亮的因素主要在通用自动化领域积累了较强的销售平台和多行业客户基础,基于原有产品的积累,工业机器人产品得以快速切入。与此同时,机器替人的行业趋势也成为行业共识,尤其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都有着对工业机器人产品新增或替代的需求。
埃斯顿业绩恢复增长,工业机器人市场位居国内第一
埃斯顿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随着出货量的快速增加,也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2025年第一季度,埃斯顿营收12.44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1262万元,同比增长93.43%。一改过去两年低迷不振的颓势,营收与净利润恢复双增长。
国产替代大势所趋,给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根据MIR数据显示,2024 年国产机器人品牌整体同比增长率远高于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增速,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至 52.3%,首次超过外资品牌,同比增加了7.2个百分点,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其中,埃斯顿是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品牌。2025年第一季度,埃斯顿机器人实现近20%的同比增长,占比中国机器人市场份额10.3%,成为首个登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国产机器人品牌。
今年一季度,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埃斯顿下游行业整体需求相对旺盛,其中,汽车、电子、锂电等行业均呈现高速增长。在面对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基于机器换人、国产替代的长期发展趋势,以及下游行业对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提升,埃斯顿认为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埃斯顿也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其中,参股的埃斯顿酷卓的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为工业场景。自2024年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以来,埃斯顿酷卓一直把落地场景聚焦在体力搬运和灵巧装配。此外,将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首次具备自主行走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目前正在工业场景进行小批量验证。
最后
自动化和机器换人是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并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向好、产业升级及设备更新等政策的支持,中长期向好的态势不改,工业机器人现在仍是处于成长阶段的自动化产品,未来几年仍有望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其中,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发展势头良好。
从市场表现来看,埃斯顿与汇川等已进入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玩家。伴随我国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迈进。那么实盘配资网站排名,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机器人进一步提升性能及扩大应用领域,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给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有望继续为头部厂商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天盈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